新闻热线:0552-3082995
首页 | 往期回顾 联系我们 | 
发刊日期:2016年04月30日> > 总第16期 > 第二版 > 新闻内容
《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政策解读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30日  查看次数:

      2015年11月18日,省政府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皖政〔2015〕106号)》(以下简称《安徽篇》)。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安徽篇》编制的意义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到来,目前我省工业占GDP的46%左右,制造业占工业的近九成,制造业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打造经济强省关键要靠制造业强省。《安徽篇》的出台,正是新常态下,我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全省制造业创新发展、加快制造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我们要紧扣时代特征、抢抓历史机遇,通过《安徽篇》聚力突破制造业发展瓶颈,推动安徽制造再上新台阶。

      二、《安徽篇》的总体框架、思路和目标
      《安徽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讲发展基础和环境,第二部分讲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第三部分讲主要任务,第四部分讲重点产业和领域,第五部分讲保障措施和推进机制。
      总体思路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坚持以结构深度调整、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第一动力,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产业迈向中高端为方向,以两化深度融合和智能制造为切入点,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并举、产业链向研发设计和制造服务两端延伸并举、企业品牌建设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并举,推动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和生产服务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努力将安徽建设成为制造强省。
      奋斗目标是:
      经过10年努力,力争实现制造业又大又强的战略目标,推进制造业总量做大和创新能力、经济效益、两化融合水平、绿色发展水平四个显著提升。
      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强省地位初步建立,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左右;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迈入制造业强省行列,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左右。

      三、《安徽篇》主要任务和重点产业及领域
      (一)主要任务。
      包括“六项任务”和“五大工程”。
      六项任务:一是以“两化”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主攻智能制造;二是推进“名牌名品名家”计划,提升安徽制造水平;三是开展“强基强企强区”行动,夯实制造业基础;四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集聚制造业发展新动能;五是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加快制造业升级步伐;六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五大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质量品牌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和绿色制造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普遍通过互联网开展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活动,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到2025年,基本建成完整的智能制造创新体系,智能制造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质量品牌建设工程:到2020年,培育省质量奖企业200家以上,省政府质量奖18个,培育安徽工业精品500项,安徽省著名商标1200件、驰名商标50件,安徽名牌1500个。到2025年,我省重点产品质量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培育省质量奖企业400家以上,省政府质量奖30个,培育安徽工业精品1000项,安徽省著名商标2500件、驰名商标100件,安徽名牌2200个。
      工业强基工程:到2020年,突破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制约,重点产业急需的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制造工艺实现自主保障,并得到推广应用。到2025年,部分产业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制造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
      科技创新工程:到2020年,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平台,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基本建立适应制造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体系。到2025年,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制造业创新平台,建成适应制造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体系。
      绿色制造工程:到2020年,力争培育一批绿色示范工厂和绿色示范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省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二)重点产业及领域。
      坚持一手抓高端制造业培育壮大、一手抓优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原则,结合安徽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扭住关键环节。可概括为“12+5”:
      重点突破十二个高端制造业领域,即: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农机装备和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电力装备等高端制造业领域;加快改造提升五个优势传统产业,即:冶金、建材、化工、纺织、食品加工产业,坚持改革、改组、改造相结合,以技术改造为重要抓手,以“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服务化”加速推动产业、企业、产品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

      【电力装备】
      发展重点:电力变压器、电抗器、换流变产品等输变电装备,智能变电站,输变配电监控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装备、生物发电装备、核电装备、风电装备等新能源装备。
      发展路径:加强智能电网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重点发展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制造关键技术,220kV
及以下电力变压器核心技术,智能电网综合节能自动化技术,高电压、节能、大容量变压器核心技术。依托光伏产业基地,重点研究开发光伏并网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扶持一批重大光伏发电项目,突破光伏电站群控、风光柴蓄多能源互补、智能微网、大规模储能等关键技术,开发高效能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太阳能电池板、光伏组件用功率优化器等光伏设备,打造关键技术—关键装备—系统集成等完整的产业链。建设生物质电厂,重点发展生物质设备制造,推动生物质发电产业化和生物质能源利用。努力发展风电机组设备、核电泵成套设备及专用设备高端零部件,不断实现风电、核电产业新突破。

      四、保障措施和推进机制
      (一)坚持项目带动。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要求,落实“四督四保”责任要求,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国家重大工程包、专项建设基金等,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专家库及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多层次项目体系。
      (二)加大财税扶持。统筹使用省开发投资基金和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安徽制造2025、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中小企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等子基金,用足用活国家和省产业基金政策。全面落实项目贴息补助、设备补助、购买诊断服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进口设备免税、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等优惠政策。
      (三)加强金融支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实施“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积极发展小微金融服务主体,支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创新开展多元化质押业务和资产证券化试点。
      (四)推进创业创新。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创新模式,大力扶持研发机构、产业联盟、技术联盟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落实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1+6+2”配套政策、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奖补政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业创新扶持政策等,构建普
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
      (五)夯实人才支撑。创新人才使用、引进、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一批“新徽商”企业家和“皖军徽匠”。建立安徽省制造强省专家咨询委员会,完善各类人才信息库和信息发布平台。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推进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加强制造业引智力度,完善人才配套服务措施。
      (六)优化发展环境。成立省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由省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省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协调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全局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经信委,承担日常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建立安徽制造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并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推进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严格实施“三个清单”制度,优化发展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首页
主办单位:中科电力装备集团 | 备案号:皖ICP备14017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