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2-3082995
首页 | 往期回顾 联系我们 | 
发刊日期:2017年11月15日> > 总第53期 > 第三版 > 新闻内容
以蚌埠为基地,让“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5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
      2017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岘港会议日前圆满落幕。蚌埠高端装备制造领军企业中科电力装备集团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家企业代表,中科电力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小飞在会议期间推介“中国智造”,用企业发展的实力将蚌埠城市和蚌埠企业形象推介到海外。
      “我要以蚌埠为基地,将‘中科电力’品牌推向全球,让‘中国智造’走向世界!”落户蚌埠高新区仅三年多时间,王小飞已经连续完成事业发展的数个飞跃。去年8月底湖南长沙市举办的2016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中科电力捧回了“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两块金字招牌。近日,中科电力又带着坚守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心走上世界顶级经济会议的舞台。
  从APEC会场归来,做客本报“党报会客厅”,王小飞为自己选择蚌埠感到骄傲,更为中科电力所代表的“中国智造”感到自豪。

振 奋  中国巨龙腾飞

        记者:APEC是亚太地区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其中参加峰会的企业都要经过层层筛选。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家企业代表,能否谈谈您此次前去越南参加APEC会议的经历和感受?
  王小飞:与会期间,我参加了多场论坛和主题对话,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越南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行业领军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或意向,为中科电力进一步‘走出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天的会议上,我作为中国企业代表,切实感受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国家日益强大。习主席在会场上的发言,赢得全场二十多次雷鸣般的掌声。他说的每一句话,都直抵人心,令我们振奋不已。习主席提到的一带一路、互联网+、高铁等多方面的发展,都令人非常振奋。国家强大了,企业信心更强、干劲更足!
  这次前往参会的企业代表以浙江、江苏企业居多,我们是唯一一家来自安徽的企业。会议开始前,我们国家的领导、部长们跟企业代表有短暂的交流。当时,总书记正好坐在我前面,他问我“是哪里的企业”,我说“我是中科电力,来自安徽蚌埠。”他很高兴,说“蚌埠是个好地方,我去过那里。”总书记对蚌埠的肯定,让我倍感骄傲。
  回首2013年,中科电力来到蚌埠这块创业创新的沃土,我仍然为自己当时的选择而感到庆幸。看中蚌埠承东启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经过全面的市场调研后,我决定在蚌埠投资创建中科电力装备产业园,专注变压器、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2014年当年实现年产值9.8亿元;2015年实现年产值26亿元; 2016年实现年产值
36.6亿元; 2017年将努力实现50亿元。
  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我认为除了我们企业自身的努力外,更与蚌埠良好的投资环境密不可分。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蚌埠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所迸发出的创新活力,更亲身体会到蚌埠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视与支持,市领导、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经常深入现场帮助我们解决建设、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替我们排忧解难,给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更成为了中科电力寻找市场“蓝海”、书写实体经济发展传奇的广阔舞台。如今的中科电力装备集团,已经在国内成功打造了从研发到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连续两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是全国性集专业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安装、服务为一体,拥有电力设计资质和电力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荣获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奖和特别贡献奖。
  这次会议,给中科电力带来了很多新的前沿信息,结交了很多合作伙伴。我始终认为,“走出去”是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智造”的重要途径。我们一直有信心凭借自身优势为全球各产业发展提供独特解决方案,沿着“国际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跟上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步伐,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将“中科电力”品牌推向全球,努力实现“中科电力链接世界,电力装备服务全球”的企业梦想,在电器领域实现“中国第一,世界唯一”。



奋 斗  源自社会责任感

        记者:做“中国第一,世界唯一”,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您的自信和底气来自哪里?
  王小飞:作为企业,自信源自发展,底气则来自国家。我始终相信,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既要有对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充分自信,又要有不为外界诱惑而摇摆的定力和清醒。事实证明,无论全球还是国内,主导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始终是工业文明。过去,以蒸汽技术、电气技术、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前三次工业革命,造就了英法美日等老牌发达国家。如今,互联网技术掀起的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后发赶超机遇。
  放眼世界,美国正在积极进行再工业化,提出让制造业重返美国;德国掀起了工业4.0的浪潮,许多工业巨头对绿色工厂、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的投资不遗余力。无一例外,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了国家战略高度上来对待。面对全球工业智造浪潮和挑战,中国亮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一宏图施展,有赖制造业的腾飞和实体经济的强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2016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讲话时指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这一系列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的态度让我们很激动,感到干劲倍增。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体经济发展制定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基本方略和蓝图。
  在电器领域实现“中国第一,世界唯一”,是每一位中科人的梦想,也是我们对中国更加强大、实体经济加速发展的强大信念。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我把事业看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我要用毕生精力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民族品牌,要多为国家纳税、多解决就业,多承担社会责任。当然,自信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做企业是发展的过程,任何时候都必须有危机感。一旦危机感消失,就不会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走出去  创新引领“蚌埠智造”

        记者:中科电力落户蚌埠仅仅三年多,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其中的秘诀在哪里?您认为增强蚌埠经济质量优势,提升本地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和政府应从哪些方面着力?
  王小飞: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共识。从企业角度看,中科电力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敢为人先的“创业”、脚踏实地的“创新”。我认为,只有推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打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的“任督二脉”,舍得引进新技术、舍得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才能催生出企业的发展活力,进而实现“惊人一跃”。在这一场致力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结构突围中,民营企业最重要的是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作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力城市,创新同样是蚌埠的城市灵魂,也是增强蚌埠经济质量优势、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
  十九大报告针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实体经济水平,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更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对企业来说,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对地方来说,要提高蚌埠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就必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加快优化升级。
  创新,既是企业发展的引擎,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我们知道,创新难免出错。大量的投入、烧钱是常态,仅凭一个企业单打独斗,往往难以见效。这就需要企业和政府携起手来,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用活用足用好“合芜蚌”这个自主创新的大平台,根据不同企业,制定不同支持措施,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的再创新能力,在培养科技创新能力上,帮助企业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力度。另外,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也不可或缺。要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要为实体经济打造宽松的融资环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与此同时,民营经济要敢于自我革命,向自己“动刀”,切实推动管理创新,注重管理理念、发展战略、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的创新,才能不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企业下一步发展上,我们将在国家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大背景下,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推进自主创新,修炼企业内功,不断推进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提出了电力装备发展重点:电力变压器、电抗器、换流变产品等输变电装备,智能变电站,输变配电监控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装备、生物发电装备、核电装备、风电装备等新能源装备。“十三五”期间,国家对电力装备投资巨大,这是中科电力装备集团的机遇。为此,中科电力加快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紧跟结构调整大潮,不断加大自身技术更新改造与产业发展方向调整力度,以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我们也在不断加大走出去的步伐。让我们的产品以蚌埠为基地,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走向世界,走出一条自主创新、迈向国际一流的坚实道路,将“中科电力”品牌推向全球,努力实现“中科电力链接世界,电力装备服务全球”的光荣梦想。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首页
主办单位:中科电力装备集团 | 备案号:皖ICP备140178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