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是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要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顺势而为,才能在这一重要转型战略期蓄积新能力、谋求新发展。企业应该培育战略新思维,从产品、技术、降成本、市场观、人才观5方面着手。
一、产品改革
产品改革就是用新的产品功能、质量、设计来创造新的产品需求。企业首先要对自己为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作好定位,是提供目前市场上普遍的通用产品,还是具有差异化或者个性化的新产品,这需要企业在产品导向上要转变思维,形成用新产品创造新市场的新思维。因此,企业需要有对产品的独到理解和发现能力。传统路径下,产品的生产是通过市场调研依据客户的需要来实现的,往往注重的是产品功能。但是在供给侧背景下,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外部市场资源来设计产品。在产品设计上,以为客户创造使用价值和体验感受为原则代替利润最大化原则。在现代经济学中,企业生产什么产品是遵循利润最大化假设,但是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利润导向的生产难以获得成功。要满足终端消费者新的需求、要创造新的供给,只有给不同客户提供具有很强体验价值的产品,才能为企业赢得利润,要用产品需求代替用户需求。乔布斯说过,永远不要问用户想要什么!因为用户往往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二、技术改革
技术改革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从重引进到重应用。为了尽快增加产量,扩充产能,大多数中国企业几乎都是采取引进技术的方式来发展生产的。如果说,技术引进能短时间化解供给数量不足,那么技术的升级创新才是化解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的法宝。技术升级必须紧跟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产品过剩下的创新很多都缺乏技术应用。只有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企业要大力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提高技术开发的能力和层次,建立承接技术开发成果并有效利用的机制。技术创新既可以由企业单独完成,也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中科电力装备集团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了电力装备研究院,获批成立了中科电力汪槱生院士工作站、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高压输配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
三、降成本改革
降成本改革就是通过管理创新削减成本,增加利润。要获得高额利润,中国企业通常的做法就是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想方设法降低成本。由此导致“低质低价”成为中国企业的生存策略。成本要减,但不是通过非常规手段来降低产品成本,而要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通过管理创新来削减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进而增加利润。事实上,管理创新可为企业带来可观收益。而如果不能真正将加强成本管理作为管理创新的目标,只是作为增加效益的附属工具,这种管理意识的结果,必将使降低成本的任何方法或途径失效。除了企业内加强成本管理以外,还要注重与产品相关的外部供应商等的协调配合,推动企业相关利益方在降低成本上共同改善,而不是一味“压低”供应商的采购价格。
四、市场观改革
市场观改革就是通过开发新产品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中国企业一直以来热衷于近乎白热化的价格战,围绕市场占有率来展开明争暗斗。事实上,由于“低质低价”盛行,多数产品占领的市场均为中低端市场,对高端市场则望尘莫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国内企业务必重视市场升级的影响,不仅要牢牢占据既有市场,而且要通过开发新产品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去创造新的市场,如此才能在“供给侧改革”中抢得先机。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实现:一是找需求。通过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业务,寻找市场机会,拓展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调整产品市场结构,寻找新的市场需求,找到转型的着力点。二是开拓新渠道。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自主营销渠道,通过自建、合作、并购、租赁等方式打造自主营销网络,提高企业面向市场的能力。三是创新商业模式。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和找到新的消费者,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中科电力装备集团建立的全产业链模式,打造能够为客户提供从生产、销售到安装的EPC服务模式,改变了市场上设备生产、安装、销售的单一模式,增加了市场竞争力。
五、人才观改革
人才观改革就是让人才去创造市场需求。长期以来,大量的一线工人由于其劳动力廉价和素质偏低,始终没有被视为企业的宝贵财富。但是目前,随着第二代、第三代产业工人的素质不断提升,他们的需求与上一代已经完全不同。他们不仅要获得较高工资,还要有较好的前途并能得到尊重。只有在一个尊严得到保证的企业环境中,这些年轻人才会真正发挥作用。所以,企业要重视并尊重人性的需求,从行政式、家长式管理员工向调动员工积极性、让员工自愿愉快地工作转变,给予他们最大的实现价值创造的空间。原来所谓的以人为本,现在则更进一步:尊重人才,让人才去创造市场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