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在2019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总院副院长屈贤明出席并发言。
屈贤明表示,发展高端装备的当务之急是提高产业基础能力。不久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这个会议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提出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也就是说把产业基础的问题,产业链的安全可控问题放在了一个非常高的重要的位置。
高端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性、战略性产品,具有技术密集,系统成套复杂,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等特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强大引擎。
我国高端装备发展现状
屈贤明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在重点领域取得了全面的突破,实现了从主要依赖进口到基本自主化的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
一是国民经济领域所需要的高端装备,实现了全面的自主,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品设备,大断面岩石的掘进机、高速列车等高端装备,实现了全面的突破,有效的支撑了能源、交通、原材料基本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快速发展。
二是装备的自主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像重点领域所需要的高端成套装备,供应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扭转了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如发电设备的国产机组超过了80%,时速300公里的动车组国产率达到了80%,千万吨级的大型炼油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了90%。
三是一批高端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比如说世界压力等级最大的八万吨模锻压机,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百万千瓦级的超临界火电机组、水电机组、千万吨的炼油成套设备,大型薄板冷连轧机组等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对14类高端装备产业与美日德对比分析的结果做一个介绍,这里我们主要是从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四个方面进行对比。
从这14类产业的综合水平我们可以看到,有喜有忧。我们和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还是巨大的,我们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有两个产业,轨道交通装备和输变电装备。国际先进的产业有航天装备、发电装备、新能源汽车。差距大的有高档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机器人、飞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高技术传播与海洋工程装备,电动汽车,高性能医疗器械,这里差距巨大的有两个,航空发动机和农业装备。那么为什么我们装备有一些差距会很大,甚至巨大呢,这里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装备所需要的核心的零部件、元器件、关键的材料、软件是不能够实现自主可控,主要或者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国外。
提高工业化基础能力迫在眉睫
工业化基础设施是什么,是指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围绕信息化和工业化所建设的基础要素,是工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包括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检测设备、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体系、基础文化、教育、人才、基础环境、基本政策等等。
根据中国工程院对26类制造业主要产业存在的短板分析,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产业基础的薄弱环节可以聚焦于五个方面。一个就是基础元器件、零部件,所有这26类基本上都涉及到了芯片,传感器等等。基础材料,基础的检验检测设备,我们很多材料的分析设备,各种的理化设备基本上都是进口的。还有基础的制造工艺和装备,像制造所用的各种机床,除了我们现在济南的锻压设备可以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以外,我们普遍的在这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暴露出来我们过去不重视的软件,现在凸显它的重要性。如果哪一个软件国外给我们“卡脖子”,不给我们提供,那带来的将是灾难性的,所以当前基础薄弱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在这五个方面。
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现象,主要是我国长期采用国外采购的方式,慢慢形成了对基础产品的进口依赖。当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当我们已经成为了世界制造大国,去年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超过了美国、日本、德国三国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你仍然习惯了购买国外的零部件、元器件,当外国给你“卡脖子”,就可能使你这个产业处于一个休克的状态。所以,工业化基础薄弱的问题现在十分凸显,成为我们最大的瓶颈。
工业化基础薄弱问题是我国加快制造强国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更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可能绕过的重大问题。在这个历史机遇期,如何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再造工业化的基础,对于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摆脱发达国家的制约和封锁,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解决基础薄弱问题的三条途径
解决基础薄弱问题的三条途径。新时期工业化基础再造应该从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两方面入手,从三个层次进行布局,分类施策。要发挥政府的制度优势,采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的短板项目,大约可以解决5%—10%的工业基础问题。这就是国家要立一些重要的项目,要集中力量攻破。
第一就是强化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优势,加大力度持续的推进,现在正在推进的工业强基工程,形成长效的政策机制,通过这种方式,大约我们期望能解决15%—20%的工业基础问题。剩余的80%的问题怎么解决?这就需要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培养一大批专精特的世界冠军。这里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三角形来说明。
首先是集中力量实施突破工程。须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体制优势,重点实现从无到有,围绕20-30%项左右的卡脖子短板。国企民企协同,力争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突破。
第二,着力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工业强基工程就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通过多年的有效探索,在取得了部分产品和技术突破的同时,进行了多项组织模式和资金使用方式的创新,比如说中央财政资金招标制,中央财政项目合同制,市场化机制和政府作用的有机结合等等,较好地适应了当前阶段工业基础能力提升的需求。要保持工业强基工程政策的连续性,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化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优势,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点线面结合共同推进。这个工业强基工程除了中央现在每年大约有15亿在支持每年五六十个项目之外,江苏、上海、浙江自己也拿出了地方的财政,安排一批地方有优势的、需要支持突破的一些项目。
第三,我们把它称世界隐形冠军的培养工程。因为感觉到基础的问题确实很难解决,所以在近几年,一些业内人士都对此表示担忧。但是我们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考察的时候,出现了一批在细分领域,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前三,产品的性能和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先进的专精特的世界冠军企业。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很多民营企业家在他们解决了资金的积累,技术的积累,管理的积累以后,不少企业家都有产业报国的思想,要为国家担忧的思想。
屈贤明表示,我们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引导各地去挖掘培育一批隐形世界冠军,对于认定的世界隐形冠军企业,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减免等待遇,在政府采购和招标当中给予适当的加分。通过这三大工程,经过约十年的努力,我国基础薄弱的紧迫问题有望得到基本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