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总方针,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明确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二)工作原则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三、重点任务
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
(一)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1. 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
2. 大力发展新能源
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3. 因地制宜开发水电
“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左右,西南地区以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基本建立
4.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5. 合理调控油气消费
6.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二) 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1. 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
2. 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
3. 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
4.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
(三) 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1. 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2. 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
3. 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
4. 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
5. 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
(四) 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
1. 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
2. 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
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3. 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4. 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
(五)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1. 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
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
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⒉ 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十四五”期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
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
3. 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
(六)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
1. 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
到2030年,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
2. 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
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
3. 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到2030年达到5.1亿吨
4. 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
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
(七) 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1.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
2.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
3. 强化应用基础研究
4.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八)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1. 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
2.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到203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
3. 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
4. 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
(九) 绿色低碳全民行动
1.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2. 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3. 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4. 强化领导干部培训
(十) 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1. 科学合理确定有序达峰目标
2. 因地制宜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3. 上下联动制定地方达峰方案
4. 组织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
四、国际合作
(一) 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二) 开展绿色经贸、技术与金融合作
(三) 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五、政策保障
(一) 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二) 健全法律法规标准
(三) 完善经济政策
(四) 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
六、组织实施
(一) 加强统筹协调
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对碳达峰相关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统筹研究重要事项、制定重大政策。
(二) 强化责任落实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切实扛起责任,着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
(三) 严格监督考核
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实行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