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2-3082995
首页 | 往期回顾 联系我们 | 
发刊日期:2016年06月30日> > 总第20期 > 第三版 > 新闻内容
破窗效应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30日  查看次数: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豫的抛,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摸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破窗效应”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比如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对于干净的马路,我们不会愿意乱扔垃圾,因为满地都是干净的,只有这一处垃圾,会让你自己也觉得不舒服,对于本来就垃圾满地的马路,我们随手扔垃圾,也不会有什么罪恶感;一面墙上如果出现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但是如果那面墙是洁白无暇的,你会不好意思做第一个涂鸦者。
      这种规律同样适用于管理中,对于违反公司程序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作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然,使下属员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等等。这就是“破窗效应”的表现。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线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因此,对于企业中存在的“小奸小恶”必须要以最快速度解决,并形成防范机制,否则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模仿,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很多时候有种从重心理,凡事不敢做出头鸟,但一旦有出头鸟便会一拥而上,建立防范机制,亡羊补牢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首页
主办单位:中科电力装备集团 | 备案号:皖ICP备14017829号-1